close

【蔡佳慧╱綜合外電報導】血液基因有助於揭開人類起源的神秘面紗,沒想到連「耳垢基因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根據日本最新研究指出,乾、油耳垢的差別取決於單一遺傳基因,而調查各族裔差異所繪製的「全球耳垢基因地圖」,甚至有助描繪遠古人類如何遷徙分布。


人類耳垢可分為兩種,呈乾燥屑塊狀的是「乾耳垢」,而呈濕黏液狀的則是「油耳垢」。根據日本長崎大學科學家的研究發現,耳垢差異全靠一個名為「ABCC11」的基因決定,而且乾耳垢屬於隱性基因,亦即個人必須從雙親各遺傳到一個基因,才會表現出該表徵。



中韓乾耳比率最高
研究人員在檢視126名日本自願者後,更進一步比較全球共33種族裔的耳垢差異比率,並據此繪製「全球耳垢基因地圖」。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和韓國乾耳比率最高,科學家推測,該基因形式可能是「起自東北亞,然後傳散全球」。


相反的,非洲和歐洲人則多屬於油耳。研究人員推測,早在距今5萬年前、人類尚未離開非洲時,就已經擁有油耳基因形式。至於在中亞和南亞,乾、油耳比 率各近半。有趣的是,美洲原住民約3成擁有乾耳,這也符合一般對於其遠祖的推論:他們可能在1.5萬年前由西伯利亞橫跨白令海峽,順便帶著耳垢基因一起移 居美洲。


這項刊登於英國《自然遺傳學》期刊的研究指出,耳垢類型顯然與狐臭也有很大關係。乾耳的東亞人口排汗量較少,也比較沒有體味,然而油耳的非洲和歐洲 族群則排汗量較高,狐臭和體味也較濃重。研究人員也推論,排汗量較少可能與鼻孔較小、眼皮脂肪較厚等亞裔特色相同,都與祖先適應寒冷環境的演化相關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ola6444 的頭像
    zola6444

    zola6444的部落格

    zola64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